找房生活记

安置房变公租房 安置点变产业园

安置房变公租房 安置点变产业园房产问答
回答时间
2018-12-11 23:02
房地产知识

精选回答

安置房变公租房 安置点变产业园


巴东官渡口镇探索易地扶贫搬迁新模式,图为正在建设中的蔡家村安置点。

巴东县官渡口镇是该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的一块“硬骨头”:全镇现有重点贫困村15个,非重点贫困村25个,2015年末建档立卡扶贫对象7572户23250人,其中发展生产脱贫一批5197户18522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838户1973人,生态补偿脱贫一批5922户18229人,发展教育脱贫一批2644户9760人,社会保障兜底一批1971户4905人。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11个集中安置点已经全面动工。

同时,官渡口镇也是该县易地扶贫搬迁公租房试点。该县推出“易迁+1234”产业帮扶新模式, 对易迁户生产生活提前谋划,科学布局,采取结合安置点实际产业发展需求,让易迁户“搬得出、稳得住、可持续、能致富。”

孤独五保户可以住新家了

蔡家村三组46岁村民向后猛不久就可以住进新家了。向后猛身高仅一米多一点,3岁时的一场大病让他留下了终身残疾:不仅身体停止发育,四肢也自此偏瘫。

向后猛的生活无法自理,全靠父母照料。后来,父母相继去世,他被政府纳入享受五保户待遇对象,每年由国家发放5100元生活费。“我最大的苦恼就是孤独!”接受记者采访时,向后猛这样说。

蔡家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启动后,向后猛被列为易地安置对象。也就是说,他可以在安置点分得一套安置房。蔡家村安置点位于原蔡家村小学,在该村中心位置,门前就是通村公路,村卫生室近在咫尺,离村委会仅有1公里,电力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安置对象入住后,安置点不仅有齐全的卫生设施,还有集体食堂和专门的炊事员,向后猛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了。

蔡家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改造了原小学旧房570.29平方米;新建农村公租房一栋三层1015.19平方米;新建杂物间120平方米;配套水、电、照明、电视、淋浴、集体食堂、健身场地等工程。房屋建成后,由镇政府分配给五保户及低保户入住,产权归集体所有,搬迁户享受低保兜底等政策,并安排一定面积的菜地耕种,保障其基本的生产生活。向后猛开心地说,“我愿意搬进新房子,这样也为村干部减少了麻烦。再说,和其他五保户住在一起,还可以聊聊天,我就不会感到孤单了。”

安置点里公租房 确保五保户供养率达90%

官渡口镇的易地扶贫搬迁模式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安置点里的房子,住户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如果有五保户老人去世,房子可以用来安置下一个安置对象。官渡口镇党委书记熊学红介绍说:“房子全部由政府投资修建,住进来的安置对象绝大部分是生活无着落的贫困五保户。我们探索的这种方式,旨在创新一种新的安置模式,彻底解决老年社会中五保户的赡养问题。”

五保户安置,是官渡口镇存在的一个特殊问题。官渡口镇五保户占人口比例较大,他们无儿无女,老无所依。“前几年,一位五保户老人去世了,好多天别人才知道……官渡口山大人稀,五保户大部分又居住在偏远的地方,集中安置可以解决好多问题!”蔡家村党支部书记胡国义这样说。

官渡口镇的这种安置模式,被总结为“易迁+农村公租房安置点”、“易迁+1234产业帮扶措施”。这种模式诞生的背景,是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官渡口镇党委一班人结合“两学一做”活动,坚持“沉”到贫困村一线,将相关问题“浮”上来的工作思路,经梳理突出问题发现,该镇易地扶贫搬迁841户中,五保户318户,占搬迁总数的37.8%,他们无依无靠,是最需要“真扶贫、扶真贫”的弱势群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五保户已亟待搬迁:有过3次丧子之痛的83岁五保户胡乐明,老伴患精神病去世多年,如今孑然一身居住在一个破烂的房屋里;86岁的黄启宝老人,家住该村最偏远的十二组,离村委会6里多路,到村中心点购买生活用品也只能长期靠熟人代购,生产生活极为不便。

熊学红对该镇党委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的做法充满信心:“我们抢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机遇,化易地扶贫搬迁压力为动力,结合“第二福利院”的人本理念,率先在全县启动农村公租房安置点,主要用于安置政策兜底、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和没有能力建房的低保户,力争全镇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90%以上。”

稳得住 产业帮扶红花岭

官渡口镇易地扶贫搬迁的真正亮点,是红花岭“易迁+1234”产业帮扶新模式,安置点建设与创业园建设同步启动。

红花岭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拟定安置红花岭村、百合园村、盘溪槽村等居住环境极度恶劣的易迁户和部分政策兜底的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和没有能力建房的低保户集中供养。总共安置205户326人,第一期安置160户160人,第二期安置45户166人。

2016年8月25日开工的红花岭安置点,基础完工时间定于9月25日,2016年10月25日完成主体工程的50%,2016年11月25日完成全部工程量,本月底开始搬迁入住。

按照易迁户“搬得出、稳得住、可持续、能致富”的总体思路,对易迁户生产生活提前谋划,科学布局,采取结合安置点实际产业发展需求,将易迁点建在创业园上,采用“1234”产业帮扶措施,即建设1个京援创业扶贫园、培育2个以上规模企业、扶持3个以上县级专业合作社,确定政策兜底保障、提供就业岗位、大户带动产业、进厂进城务工等4个渠道,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进行生产和管理,坚持“企业联系易迁户、合作社带动易迁户、生出大户联动易迁户”的方式,帮助易迁户唱拿手戏、打优势牌,确保合作共赢,增加易迁户收入,又使企业稳步发展,确保易迁户2018年全面脱贫。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11月2日,巴东县县长单艳平召集巴东县发改局、移民局、城投公司和官渡口镇人民政府负责人,就官渡口镇红花岭京援创业扶贫园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认为红花岭京援创业扶贫园以先进制造、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境保护等劳动密集性产业为重点,主要吸引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小型工业企业进驻,鼓励个人和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易地搬迁对象创业,通过平台载体作用,给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易地搬迁对象提供就业岗位,实现贫困对象增收脱贫的思路可行,应予以支持。

“截至目前,红花岭京援创业扶贫园已先后与宗宣家私、车衣厂、宇纺服装等九家企业签订了入园意向性协议,拟向安置点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让安置点成为真正的创业园!”熊学红说。

责任编辑:恩施房产网

记者 陈千恩 通讯员 张应喜
本网页内容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对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负责,如您认为需要修改或删除,请联系我们处理。